(资料图)
【媒体评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据媒体报道,如今一些年轻人格外偏爱寺庙游,到清幽禅静中去寻找心灵慰藉,将人生转机寄托于超自然力量,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
更有在线票务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 310%;2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 50%。相关监测数据也显示,2019年,“寺庙”在社交平台上还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4年时间过去,而今的搜索量增长了 368倍。
从数据看,原本是中老年人偏好场所的寺庙,如今确实在年轻人中也火了起来。在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各大寺庙的种草笔记,年轻人似乎真的爱上香了。
其中原因倒也好理解。如今年轻人也面临不小的压力,考研究生、找好工作、摆脱单身等。而压力之下,年轻人寻找一个释放压力、转移焦虑的渠道,选中了香火氤氲、庄严宝相的寺庙。
但是,压力之下,一些年轻人如果真的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这样的生活之路也显然走偏了。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苏轼就曾写诗说,种田的人希望下雨,收割的人希望天晴,远行的人希望顺风,归来的人又正好相反,如果人人的祈祷都要应验,那造物主岂不是要一天把天气变个千八百次?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求神拜佛的虚妄。如今许愿、祈祷几乎无所不在,除了实体寺庙,网络上还有“赛博许愿”,一段视频、一场直播都有无数人在许愿。且不说这么多愿望神佛能不能处理得过来,至少这些愿望本身很多就相互冲突——比如,一位考生祈祷考研上榜,则必然有另一位祈祷者要落榜,这种矛盾又该如何平衡呢?这也凸显了此一行为的现实荒唐性。
因此,只要仔细想想就能知道,乞灵于神佛终究是靠不住的。把逛寺庙当作休闲放松,当作积极的心理慰藉,这当然没什么。但有的人如果入戏过深,把超自然力量当作了解答,而放弃了自身的努力、在现实世界的奋斗,恐怕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忽视了改变命运的真正关键——自己。
就像苏轼的另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人生的路很长,世界上也没有筋斗云,想抵达理想的彼岸,终究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走过去。年轻人不该“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