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 正文
世界聚焦:不出深山“让世界朝我而来”!赣北这座古村振兴的秘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04 06:52:02   来源:新华社  

在赣北,有个“挂”在山崖上的村庄——篁岭古村。这里古宅错落、梯田簇拥,却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面临“人走、屋空、田荒、村散”的尴尬。而就在短短十几年间,这个村却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江南布达拉宫”,高峰时日接待游客数万人。它甚至还发起两届国际旅游名村村长峰会,与法国、荷兰等国的名村同台对话。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新景区层出不穷,古村古镇“查重率”越来越高,篁岭是如何“出圈”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婺源深山一探究竟。

山还是那座山,看待大山的眼光变了

海拔500多米,建村500多年,坐落于落差百米的山崖之上,深藏于江西婺源东部黄山余脉之中的篁岭古村风景如画,有关篁岭的摄影作品曾获国际国内大奖十多次。

谁能想到,这个古村一度穷困到让人心酸:村民每天要翻过一座山到梯田耕作,村里缺水缺电,卫生、医疗条件极差。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阳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古村时的情景:全村一半以上的房屋闲置,有的腐烂、倒塌,300多名村民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艰苦的生活,像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村民身上。

1978年开始,地方政府不断鼓励村民搬迁下山,村民在1993年和2002年进行过大规模集体搬迁。“有条件的几乎都迁走了。”今年73岁的村民曹秀云回忆说,那时她留守村中,“带着孙女住在破旧的宅子里,一天天地熬日子。”

彼时的吴向阳还在经营另一个旅游项目。当过兵、做过公务员的他,2000年放弃“铁饭碗”,凭借50万元抵押贷款与人合作开发的婺源第一个民营景区鸳鸯湖,不到一年便成为婺源西部旅游线的支撑点;而后,他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的大鄣山卧龙谷景区,两年之内就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综合效益一年上千万元。

篁岭的崛起,正是源自这样一位懂行的“操盘手”。

旁人眼中的“包袱”,在身为旅游开发者的吴向阳看来是绝佳的资源:篁岭村落层叠耸立,又有千棵古树环绕、万亩梯田簇拥,是难得一见的生态农俗景观。在这里,他还发现了最有特色的核心景观卖点——村中百姓晾晒农作物的景象。

篁岭古村居民晾晒的农作物。新华社发(曹加祥摄)

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农作物无处晾晒,智慧的先民们便利用自家窗台、屋顶作晒台:春晒茶叶、水笋,夏晒茄子、南瓜,秋晒玉米、稻谷、红辣椒,冬晒香菇和熏腊鸡鸭……四季流转,篁岭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跟随季节变迁着色。

说起打造景区的诀窍,这位土生土长的婺源商人坚信:不做“之一”,要做“唯一”。

吴向阳与团队经过反复研讨,根植于篁岭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地域文化,于2013年6月提炼出“晒秋”IP。彼时,互联网上还无法搜到“晒秋”词条。果然,一经推出就快速“出圈”。

独具慧眼的发现力只是开端,盘活资源的能力才是关键。

山路崎岖,生活不便。180多户人家的村庄一度外迁至只剩68户。2009年,吴向阳带领运营团队斥资数千万元,以“新村换古村、新房换古宅”的模式对篁岭进行保护性开发,村民零成本搬进山下住新宅,企业通过“招拍挂”获得古村运营开发权。

篁岭由此涅槃重生。2014年试营业以来,由于资源独特,当即在诸多乡村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2016年接待游客78万人次,2017年110万人次,2018年130万人次,2019年140万人次,2020年、2021年盈利均超过1000万元。

变包袱为财富,挖掘特色、主打“晒秋”,这是篁岭迈出第一步;但要吸引更多游客,“一招鲜”远不够。

记者在篁岭看到,残破的徽派古宅被改装成别具特色的民宿,曾被大片抛荒的梯田种上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天街集市、森林探险、滑道漂流、露天温泉、乡村夜游等新业态不断推出,游客日均逗留时间持续增加。

奔着“晒秋”和梯田花海来的游客们惊奇道:一个小小的山村,怎么“装”得下这么多项目?

“我们年年在求新求变,旅游产品必须要不断迭代更新,才能满足游客需求。”吴向阳说,围绕乡村文化元素主线,在保护基础上充分利用闲置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比如旧屋舍、森林、农田等资源,打造四季旅游产品。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亦说,过去到婺源,春季看油菜花,秋季看“晒秋”。如今还有甲路油纸伞、婺源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表演吸引游客驻足,“通过不断挖掘新的文化元素,婺源的文旅IP越来越丰富。”

“在吸引游客上我们下足功夫,利用好生态人文上的优势推出旅游IP矩阵。”婺源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华兵说,围绕“中国最美乡村”这个核心IP,当地分类塑造了“晒秋赏枫”“油菜花海”“梦里老家”“古宅民宿”等有品牌影响力的子IP,强化独特的旅游品牌辨识度。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32 华西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