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 正文
盛唐边庭:血战石堡城
发布时间:2023-07-28 10:48:23   来源:哔哩哔哩  

摘自午梦千山著《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唐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盐泉城一战获胜以后,王忠嗣名动天下,并因功被李隆基封为左金吾卫将军、河东节度副使、大同军使。开元二十九年,王忠嗣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兼灵州都督,开始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军事生涯。

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率部北上讨伐奚怒皆,两军在桑干河一带相遇,王忠嗣连续三次击破奚怒皆,俘虏了大批人马牲畜,威名远扬漠北。

此后不久,王忠嗣又抓住后突厥汗国内乱的机会,率领大军驻扎在碛口示威,吓得后突厥汗国的乌苏米施可汗赶紧派使请降,王忠嗣考虑到后突厥汗国依然非常强大,就同意了。

王忠嗣画像

不过,乌苏米施可汗请降只是权宜之计,王忠嗣也心知肚明,他顺势将军队驻扎在木刺、兰山一带,然后派遣间谍四处侦察后突厥汗国的动向。经过长时间观察,王忠嗣已是胸有成竹,便向李隆基上奏陈述平戎十八策,得到天子批准后,他立刻展开了对付后突厥汗国的军事行动。

王忠嗣首先在河东、朔方等地设置交易场所与胡人互市,又在交易市场上以高价收购战马。北方各部落都以为发财的机会来了,争相将马匹卖给唐朝,王忠嗣则全部买下充实军需。不知不觉间,北方胡人的战马越来越少,唐军的战马却越来越多。王忠嗣后来调任河西、陇右节度使时,曾一次性从朔方、河东两镇调集来九千匹战马分给河西、陇右,足见其丰。

接下来,王忠嗣又不断派遣使者游说拔悉密、葛逻禄、回纥等部落背叛后突厥汗国,改投唐朝。不久后,这些部落又联合起来向乌苏米施可汗发起突袭,将乌苏米施可汗斩杀。就这样,王忠嗣不费一兵一卒,就促进了横行大漠的后突厥汗国土崩瓦解。

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后,王忠嗣又先后在青海、积石一带多次大破吐蕃军队,其声望和地位也越来越高。最盛时,他曾身兼朔方、河东、陇右、河西四镇节度使,掌握天下近半的兵马,也足见李隆基对他的重视。

然而历经长期的征战磋磨过后,曾经热衷于战场厮杀的王忠嗣渐渐转变了对战争的态度,越发趋向于稳守边境,而不是东征西讨。过去王忠嗣有一把重达一百五十斤的大弓,如今已很少使用,他常常把它收进袋子里,以显示自己不愿妄动刀兵。到不得不打仗时,他也会提前做好情报侦察工作,切准敌人的薄弱位置,然后再发起攻击。这样一来,他的军队经常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取得大胜,士兵们都愿意跟随他作战。

正因如此,在接到李隆基要他进攻石堡城的命令后,王忠嗣立刻上书表示反对:“石堡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现在吐蕃倾全国之力进行防守,唐军劳师远征,想要攻下它是非常困难的,就算能攻下,少说也得损失几万人马。用这样大的损失换取一座堡垒,未免得不偿失。我认为,目前只需厉兵秣马,待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去进攻石堡城,方为上策。”然而李隆基急欲开边炫耀武力,不由分说,依然要求王忠嗣想办法夺下石堡城。

石堡城的位置

王忠嗣曾言:“在太平盛世担任将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抚部众,我不愿意损耗国家的实力来换取个人功名。”他言出必行,拒不听从皇命。王忠嗣这一做法固然为国家保存了实力,但也可以想见,他如此强硬地顶撞天子,李隆基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眼看事态陷入僵局,一名叫作董延光的普通将领揣摩出了皇帝的心思,主动出来揽了事儿,上书请求让他率军一举夺回石堡城。有人主动请缨,李隆基当然高兴,立刻派董延光前去进攻,又要求王忠嗣派兵配合。

然而王忠嗣爱惜兵卒的程度超出了李隆基的预料,他迟迟不肯派兵,最后虽然勉为其难派出了些许兵将,却又连一点儿赏赐都不给,这让董延光非常不高兴。当时在王忠嗣帐下担任河西兵马使的李光弼听说后,就劝王忠嗣道:“您因为爱惜士兵,所以不愿意让董延光成此大功。虽然迫于诏命派了几万人相助,却不悬以重赏,士兵们又怎么肯尽力进攻呢?而且,您有没有想过,这毕竟是陛下的命令,董延光如果无功而返,肯定会把罪责全部推到您身上。现在河西、陇右地区府库充盈,何不拿出几万段绢帛重赏士卒,那样就算董延光失败了,他也没法怪罪到您的头上。”

王忠嗣却固执地说:“区区一座堡垒,攻下了不足以制服吐蕃,攻不下对国家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我才不愿意牺牲数万人去攻取石堡城。就算我被陛下责怪,也不过是失去现在的职位,去做宫中宿卫,或者被贬到黔中一带担任县尉。我怎么忍心用几万人的生命去换取官职呢?李将军,我知道你劝我也是为我着想,但我心中早已有了决断,你也不要再多说了。”

话已至此,李光弼只得叹道:“我担心这件事连累您,才向您提出忠告,您如同古人一样爱惜国家胜过自己,实在不是我能比得上的。”

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如李光弼的猜测,没有王忠嗣的全力支持,董延光无法攻克石堡城。董延光回到长安后,一把将责任全部推到王忠嗣的头上,认为是王忠嗣不肯出兵,这才导致自己无法攻克石堡城。宰相李林甫也乘机陷害,唆使人诬告王忠嗣意欲拥立太子李亨登基。

在这些奸臣的轮番攻击下,四镇节度使王忠嗣垮了。他原本以为,自己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被贬谪,但李隆基却直接将他下狱并问成死罪。之后,李隆基任命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使,任命安思顺担任河西节度使,顶了王忠嗣的位置。

没承想,哥舒翰竟然为王忠嗣站了出来。

哥舒翰是突骑施哥舒部的后人,他父亲哥舒道元曾经在安西都护府担任过赤水军使。因家中富裕,哥舒翰早年生活闲散,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哥舒翰四十岁时,父亲病死了,他就在长安居住了三年,因为没有官职,一直被长安县尉看不起,他一怒之下折节向西,前往河西投军。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他的人生重大转折。

河西节度使王倕颇有识人之慧,一眼就觉得哥舒翰非常有才华,在攻打新城时,直接让哥舒翰统筹全军。哥舒翰果然出手不凡,一战即大破吐蕃。王忠嗣担任河西节度使期间,也发现了哥舒翰的才华,于是提拔他担任衙将。在这之后,哥舒翰的晋升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哥舒翰熟读《左传》和《汉书》,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带兵打仗的知识。他平日为人仗义疏财,在河西军中很得人心。在抵御吐蕃入侵河西的苦拔海一战中,吐蕃人分成三队,从山下不断向唐军发起冲锋,而唐军在哥舒翰的带领下奋力还击。交战中,哥舒翰手中的长枪都被折断成了两截,他也没有退缩,仅凭半支枪继续带领冲杀,最终大破吐蕃军队。此战过后,哥舒翰因功被封为右武卫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并兼任河源军使。

过去,吐蕃人每年都会在小麦成熟时期到积石一带抢掠,历任唐军将领都想过办法预防,但都成效不大。哥舒翰到河源上任后,果断打了一场硬仗。他预判了吐蕃来劫的日子,让人提前埋伏在吐蕃军的退路上,待来犯的五千名骑兵开始抢麦子时,自己带人从河源城中杀出。等这帮吐蕃人溃退时,早前设下的伏兵再度扑上去补刀。结果,吐蕃五千人马,一人一马都没能逃回去。自此以后,吐蕃人再也不敢来抢麦子了。

哥舒翰屡立战功,声名显赫

到王忠嗣被人扳倒时,哥舒翰已经身居高位。仗义的他不忍见王忠嗣落难,明知帮助对方很有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前往长安。哥舒翰临行前,陇右将士们纷纷建议他多带些金银财宝,入京后好贿赂朝臣,请他们替王忠嗣说话。哥舒翰却说:“如果还有正义在,王公一定不会冤死;如果没了正义,带再多钱财也没什么用。”于是他只带着一个简单的行囊就上路了。

当然,哥舒翰可不是个光凭一腔热血就鲁莽行动之人,他早就想好了救王忠嗣的方法。他知道背后使坏的人是位高权重的李林甫,就算重金行贿也找不到人帮王忠嗣说话,所以他打算出感情牌,力图感化天子。

哥舒翰一到达长安就赶紧面见李隆基,不断诉说王忠嗣的冤屈,并请求用自己的官职去免除王忠嗣一死。李隆基当然不同意,转身便走,哥舒翰就一路跟着他,不断叩头求情,声泪俱下。到最后,李隆基终于被他感动到了,答应免了王忠嗣的死罪,只将他贬为汉阳太守。

哥舒翰好不容易保住王忠嗣一命,心中大石头终于落下。然而王忠嗣性情刚烈,受不了此等屈辱,没多久便郁郁而终了。

王忠嗣去世后,天宝八载(749年),李隆基又命哥舒翰率军夺取石堡城。为了一举而竟全功,李隆基不但让陇右兵团尽出,还从河西兵团、朔方兵团、河东兵团以及突厥首领阿布思手下抽调六万三千人,全部交给哥舒翰指挥。

此时石堡城仅由吐蕃将领铁刃悉诺罗率领数百人守卫,但他们早就在城里储备了很多粮食、滚石和檑木等物资。唐军在多次攻击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后,依然没能将城攻破。哥舒翰见多日进攻无果,又心忧吐蕃援军到来,于是严厉地指责了高秀岩、张守瑜两位前线指挥进军不力,准备砍了他俩提振士气。高、张二人赶紧跪地求饶,请求宽限三日,保证一定破城。

回到前线后,高、张二人再不敢偷懒,亲自带着唐军日夜不停地攻打石堡城,在付出了巨大伤亡后,终于在三天内攻下了石堡城,并抓捕了以铁刃悉诺罗为首的四百名吐蕃残兵。

石堡城一战,唐军伤亡数万,战后唐军也无力扩大战果。哥舒翰派人在赤岭以西开辟屯田,再派两千人驻扎在青海湖中的龙驹岛(今青海湖海心山)上。当年冬天,吐蕃人再次前来,他们踏冰渡过青海湖,出其不意地突袭了龙驹岛,岛上守军全军覆没。唐军与吐蕃再次以青海湖为界进行对峙,石堡城并没有发挥出想象中的作用。直到四年后,哥舒翰才带领恢复元气的陇右兵团一举将吐蕃赶出九曲之地。

点击下方直达图书特惠现场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32 华西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