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要档期,电影票房快速增长的同时,观众对高票价的吐槽也会随之而来。今年暑期档,电影票价问题再一次登上热搜。
(资料图片)
观众的吐槽不无道理,猫眼专业版显示,今年暑期档电影票价的确创下多年新高。
确实是近几年“最贵暑期档”
“为什么现在电影票这么贵?”8月8日,电影票价话题再次登上微博热搜。
有网友提到,以前电影票就10多元或20多元一张,现在起步就是30、40多,感觉根本看不起电影了。
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8月9日10时,2023年暑期档票房累计至153亿元。飙升的除了票房还有票价。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平均票价已达到元。
电影票价上涨,不是新鲜话题。回顾往年,自2017年有详细统计数据以来,除情况特殊的2020年外,暑期档平均票价几乎节节攀升。
尤其是2022年以来,暑期档票价涨幅明显。今年暑期档票价则升至元,创下多年新高。
每逢重要档期,电影票价都会上涨。全年的票价高峰就出现在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三个大型档期。尤其是春节档往往会大幅度抬升全年平均票价。
拿今年的情况来看,春节档平均票价高达48元,全年平均票价也升至元,创下历史新高。而今年暑期档平均票价尽管达到元,但仍低于今年平均票价。
一线城市平均票价超52元
所在城市的票价,也会影响观众的感知。
目前,多数影片发行时,会将城市划分为两类定价。其中,一线城市的定价通常会较其他城市高出5元/张,再加上影院的其他经营成本,使得一线城市的票价显著高于其他城市。
灯塔专业版显示,2023年,我国一线城市电影平均票价涨至元,再创历史新高。从2017年至今,一线城市平均票价涨幅达到25%。
相比之下,今年二线城市的平均票价为元,与一线城市存在超10元的差距。2017年以来,二线城市的平均票价涨幅约为%。
(一线城市平均票价变化)
此外,过去一些线上购票平台、片方为吸引观众,投入大量资金补贴,电影票价曾长期低至十多元、二十多元。随着票补取消,一定程度上给观众造成票价持续上涨的认知。
对于今年暑期档的电影票价,中国电影基金会投融资专项基金总监、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的具体情况来说,票价其实并不算高。”
朱玉卿表示,《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的时长都很长,其中长安三万里达到168分钟,而《封神第一部》这样的重制作、重特效,平均40元的票价比起春节档,还是低了不少的。
“另外,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的票价是有差异的,相对于整体的消费水平来说,目前电影票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朱玉卿对记者表示。
部分影院服务费占比过高
电影票价主要由片方和影院两方面决定。
通常片方的发行通知中,会明确与影院的票房结算标准。近两年国内片方的定价大致固定,即将全国城市划分为A类和B类,其中A类通常包括4个一线城市,普通数字2D影片的结算标准通常为40元/人,其他城市均为B类城市,定价为35元/人。
在这一基础标准下,影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票价,若票价高于片方的结算标准,则按实际价格结算;若票价低于结算标准,则按结算标准结算,此时就意味着影院需要自己掏钱补贴消费者。
除了票面价格,消费者线上购买电影票,还需要支付一笔服务费。近年来,服务费在电影票价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是导致电影票价提升的重要因素。
据记者梳理,2017年我国电影票房亿元,其中服务费约亿元,占比%。到2019年,全年电影票房亿元,其中服务费约47亿元,占总票房的%。
而2023年至今的票房约375亿元,其中服务费约亿元,占比超过%,较几年前高出不少。
多位影院人士告诉记者,服务费通常由售票平台、售票系统提供方、影城等共同收取。近两年,猫眼和淘票票两大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基本稳定在3元/张,其余服务费主要由影院等收取。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部分影院违规收取大额服务费。以记者近日观看的某场电影为例,电影票价元,其中服务费达到元,占总票价的比例接近20%。
今年4月,记者在某影院观看的《人生路不熟》总票价48元,其中服务费13元,占比高达27%。
“一张电影票服务费最高可收3-5元,且只有VIP厅、特效厅等可以收取,其他厅收取高额服务费属于不合规的操作。VIP厅也只能收取10%或以内的服务费,且需要向主管部门申请后核准。”西南某省份影院经理告诉记者。
2015年7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印发的《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规定,4D影厅、VIP影厅的票价、服务费需经发行方与放映方通过合同确定,合理定价,并向观众明示,服务费、小卖等费用需单独出具票证。
但目前主要平台购票时,消费者无法看到票价构成,只有在取票时才能看到具体的服务费标准。影院在服务费上存在操作空间。
由于服务费不需要与片方按比例分成,采用降低票价而违规收取超出规定的服务费的方式,可以为影院带来更高的收入,但消费者和片方无形中遭受了损失,这对行业长远健康发展不利。
“电影专资也只收取票面价格的5%,现在有些电影票服务费就占到10%,这个确实太高了,不仅观众对此深恶痛绝,行业内也一直呼吁降低票务平台的服务费。平台方要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减轻电影行业的负担。”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关键词: